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条最根本的工作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制胜法宝。因而,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既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一种思想方法;既是一种对人民群众的情感态度问题,又是一种人生理想和价值观的问题,同时也是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的重要体现。在日常工作中能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往往是事情成败的关键。
我校作为贵州省“国培计划”的主要实施单位之一,近3年来完成了“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培训任务共20万余人次,其中各级各类教育行政干部2600余人次、骨干教师15万余人次、班主任19000余人次、校地合作项目30000余人次。为提高广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和业务实践能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受到了省教育厅、地方各级政府和广大参训学员的好评。
在2014年的全省“国培计划”项目投标中,面对北大、清华等顶尖强手,面对师大、贵大等省内同行,我校一路斩关夺隘,力战群雄,拔得头筹:不仅保住了去年中标的全部项目,还将今年新增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标项收进囊中。这一切,都是我在工作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结果。
“任教五年来,经历的培训不少,但唯独这一次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贵州省织金县多吉小学教师罗天群参加必赢net线路“国培计划-送教到县”项目后写的研修心得。
2013年9月以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校密切联系农村基层教育,把国培项目投向广大农村,组织专家团队走出校园,远赴织金、紫云、盘县、晴隆等地,“送培到县”,为广大农村培训了幼儿园、中小学骨干教师2600余人。同时,改变培训模式,创新培训机制,收到了培训实效。
一、追求“国培”效益最大化:
变单向输血为双向互惠
必赢net线路副校长、“国培计划”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张承鹄教授强调:
“国培计划”工作既是高师院校的一项任务,同时也是高师院校深入基础教育,开展调查研究,校正自身发展方向,加厚自身办学优势、传统和特色的一次机遇。因而我们不能把“国培计划”工作当成一种单向的输血,而要更新培训理念,通过深入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实际,把“国培计划”的单向输血变成双向互惠:既要有利于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又要借此推进高师院校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促进高师院校的课程教学改革、从而更好地发挥高师院校服务基础教育的作用。”
本着这样的认识,我校在“国培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组织广大专家通过“下农村、接地气”,“先调研、后培训”,“既培训、又调研”,“既传经、又取经”,实现了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之间相互学习、相得益彰,也为我校凝练自身的办学特色、进行远景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专家们带着思索去培训,带着问题去培训,在对中小学老师进行培训的同时,又从他们身上得到启发和教益,从而点燃了思想的火花。2013年,我校利用“送培到县”的机会,开展对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普查、调研活动,共申报并立项“国培计划”课题21项。
二、追求课程设置的效能化:
因需设课,因课选人
校“国培办”主任、必赢net线路院长赵德肃教授说:
“当前农村教师培训自上而下的目标和任务导向,忽视了参训教师的实际需求。我校整合资源,不断创新培训理念,打破传统的培训方式,从培训课程设计到培训过程监管,从授课教师聘请到培训效果测评,始终围绕‘需求导向’这个中心来进行。”
为提高“国培计划”项目实施的效果和针对性,我校在国培课程的设置上,强调“应然需求”与“实然需求”相结合,力求做到“因需设课、因课选人”。
以“送教到县”为契机,我校坚持在项目实施前一个月就派培训专家深入项目县开展调研,对参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充分考虑应然需求与实然需求的有效结合,力求使培训能接农村教师的“地气”。在调研的基础上经过论证形成最终的培训方案。培训实施前,坚持组织授课专家开展集体备课,确保培训设计与实施的一致性。
三、追求课程学习的情景化:
深入一线,对症下药
培训地点由高校转移到一线,教学实践面对的学生由省城优质学校的学生换为当地学生,再次接了另一种“地气”。我校与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合作开展“送教到县”项目,将学习的地点放在中小学和幼儿园,这种基于走进真实课堂的模式解决了参训教师的学情转移困难,培训地点与参训教师所在中小学、幼儿园的层次、资源以及学生情况等基本相同,学校发展和日常教学遇到的问题等方面也基本相同,大大提升了培训的针对性。
紫云县聂补陇小学教师吴应宽在研修心得中写到:
“以往的教师培训多在贵阳市的高校,即使安排参观或考察,也是跟乡村学校有较大差距的优质学校,学生本身就不一样。可以说,培训后我知道了如何在贵阳做一名好老师,但是回到我的学校我还是没有很大的改进——因为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我的学生。这一次可不一样,都是我们的学生,我们很明显就看出了名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控制的高超技艺,对我而言,启迪很大。”
四、追求培训过程的实践化:
既重言传,又重身教
文学院院长、语文学科首席专家吴俊教授说:
“培训的首要原则就是要实现知识、理论和实践的三结合,把学科的最新知识、发展情况和国际势态送到一线,把农村教师最需要的新课程改革教学方式、优秀教学案例送到一线。”
以培训需求为基准点,针对农村教师的教学实际和成人学者特点,以任务为驱动,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努力让参训的教师积极参与、主动参与和真心参与每一项学习活动。
“送教到县”的过程设计,把授课者与学习者处于平等的双向交流平台上,重视实践能力,强化操作训练,鼓励互动参与,提倡经验分享,紧紧围绕“备课—说课—名师示范课(同课异构)—评课”展开,实践性课程比例达到了75%以上,使培训工作更加切合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通过专家的言传身教,参加培训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不仅学到了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且能够把它很好地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盘县中沙小学教师李花在培训结束时深有感触地说道:
“短短五天的培训,内容设计精致而有集中,我对新课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教学设计、备课、说课、观课、评课有了系统的认识,我心中一直思考的教学难点得到了解决。”
一、群雄争霸:未雨绸缪,早作安排
2014年,全省的“国培计划”项目招标工作与往年有很大的不同:一方面,“蛋糕”的总量并没有增加;而另一方面,全面引入了竞争机制:不仅引入了贵州大学、贵阳学院、遵义师院、省教科院等省内多所高校和培训机构参与竞标,彻底打破了过去“两雄争霸”(贵师大、贵师院)的格局,而且还主动“引强入室”,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大、华中师大、西南大学、陕西师大、苏州大学、中国教师研修网、中央电教馆等一大批国内知名大学和培训机构招揽入黔。各个投标机构都是精心谋划,成竹在胸,摩拳擦掌,志在必得,使得投标竞争异常激烈。
面对“一块蛋糕,众强分食”的态势,要想保住自己过去的份额几乎不太现实。但是,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高度重视和精心谋划下,学校未雨绸缪,提前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陈扬为顾问、校长李存雄为组长的“国培计划”投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国培计划”投标工作方案》,组织各相关学院的专家学者,深入全省各地,进行了广泛的需求调研,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为投标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广泛调研:深入基层,联系群众
2014年4月10日至14日,在学校“国培办”的组织下,我校文学院、数计学院、外国语学院、教科学院、化生学院、物电学院、经政学院、必赢net线路等八个学院的有关专家,在各学院领导的带领下,分赴省内多个州市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国培”需求调研工作,为我校2014年的“国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次调研的范围包括:毕节市七星关区、黔西县、织金县;黔西南州兴义市、晴隆县;安顺市的紫云县;黔南州龙里县、惠水县等。各学院调研组通过深入各县(区)中小学进行实地走访,开展教师访谈、问卷调查、课堂观摩等多种形式的调研活动,征求中小学教师对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等方面的需求和建议,从而较为全面地了解了我省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教学现状、工作环境和专业发展需求状况,为我校2014年“国培计划”的项目设计、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方式优选、过程管理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精心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招标文件下达之后,学校“国培办”旋即整合全校资源,组织了继教学院、文学院、数计学院、外语学院、教科院、物电学院、化生学院、经政学院等相关学院的中坚骨干力量,在分管副校长张承鹄教授的亲自带领下,齐心协力,认真探讨,连日苦战,精心准备,在短短的5天内,完成了投标文件和34个学科标书的制作。
评审会上,我校制作的标书,不仅在形式上尽显规范精美,震慑群雄,而且在内容上由于思路清新、切合实际、便于操作,也得到的深受专家评委的一致赞扬。
根据贵州省百年招标中心的中标公示,我校共获中小学、幼儿园农村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小学“特岗计划”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送教下乡”幼儿园教师短期集中培训等8个项目共3000余人的培训任务。在众多的强手面前,我们不仅全部保住了自己往年的“蛋糕”,而且还新增加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项目,实现了我校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方面的新突破。
习近平同志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文中指出:“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要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切实把人民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在“国培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我们紧密联系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把“国培”工作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起来,使这项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我们将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国培”工作为抓手,群策群力,再接再厉,努力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素质,为我省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